长春市晟峰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

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、症状与病理详解

猪副嗜血杆菌病,也被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,是一种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。该病主要侵袭青年猪和断奶前后的仔猪,具有极高的死亡率,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。

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

猪副嗜血杆菌在猪群体内早期存在时,通常不会立即导致疾病。然而,当面临断奶、饲养环境改变等应激因素时,这些细菌便会趁机致病。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的猪会表现出精神沉郁、体温上升、喘气、打喷嚏、呼吸困难、跛行、便秘等症状。解剖病死猪,常见胸腔积液、肺脏水肿和出血、肝脏肿大和黄染等病理变化。

流行特点

  1. 猪副嗜血杆菌病仅感染猪,其中断奶前后的仔猪和青年猪最为易感。
  2. 该病具有多种血清型,且各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免疫力较差。
  3. 猪副嗜血杆菌易产生耐药性。
  4. 猪副嗜血杆菌易与其他猪病产生混合感染。
  5. 猪副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,养殖环境、天气变化、运输、转舍、饲料配方的改变等因素均可引发应激,进而诱发该病。
  6. 首次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的猪只临床症状更为明显。
  7. 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,因此当猪群发生蓝耳病、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时,该病更易发生。

鉴别诊断

与附红体细胞病、弓形体病相比,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和耳朵紫绀,而非体表出血。与蓝耳病相比,蓝耳病表现为繁殖障碍,全身发紫发绀更为剧烈。与圆环病毒相比,圆环病毒皮肤有出血点,并形成结痂,没有明显关节肿胀关节炎,耳朵没有明显发绀,圆环病毒用抗生素治疗无效,而猪副嗜杆菌病用抗生素有一定效果。与流感相比,流感一般无关节肿胀发炎,全身潮红,耳朵发绀等症状。

预防与治疗

对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预防,建议应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,对仔猪进行7-30日龄内的首次免疫和15天后的加强免疫。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进行两次免疫,经免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。哺乳仔猪期间,可用头孢噻呋钠混悬液进行保健,断奶仔猪则可用氟苯尼考加替米考星或恩诺沙星拌料进行保健。

在治疗方面,猪副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。养殖户可交替使用氟苯尼考、磺胺二甲、磺胺嘧啶、泰乐菌素或阿莫西林等药物,配合中药黄芪多糖可溶性粉、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进行拌料,从而有效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并防止耐药性的产生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f.ccsfyjg.com/post/22654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